柠条:与西夏有关的古堡
2024-12-07 18:26:16
  • 0
  • 0
  • 1

与西夏有关的古堡

原创:柠条     2022年04月20日


波罗堡:

波罗堡遗址位于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波罗村接引寺山顶上。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弥漫佛光灵气,孕集天地精华,神密而又富有传奇的塞上古堡,被喻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

“波罗”为佛经梵语,意喻渡(接引)到彼岸,因城堡西石壁天生巨大石佛而得名,明正统元年(1436)建堡,历经10年建成,万历元年(1578)重修扩建成现存遗迹规模。堡城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约20公顷,设有四门,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主街道宽8m,长500m,建有南瓮城、三官楼、玉帝楼、望胡台和木石牌楼各一个,形成了四楼骑街两牌楼的奇丽景观。

古堡历为军事要塞。晋隋唐宋时都在这里设营建寨,李自成、李元昊也曾在此屯兵作战。清顺治十年(1654)设波罗营,辖归德、鱼河、怀远等十营堡,为边塞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最。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古堡先后增设守备署、州同署、参将府。民国元年(1912)裁撤其它建制改设为镇。古堡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刀兵,可谓一座铁血城堡,古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慨叹!国民党时期八十二师骑兵团、陕北保安指挥部、二十二军骑六师师部先后驻守波罗。1946年10月,在习仲勋的直接组织策划下,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胡景铎将军在这里发动了震撼西北、影响全国的“横山起义”。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古堡自古为宗教胜地。堡内有大小庙宇20多座,其中“三寺一庵”最为著名。北魏时有高僧云游到此,发现这里山势雄浑、林木繁盛、佛光隐隐,便凿石成洞诚心礼佛,建成卧佛寺。唐贞观年间,堡西石壁惊现天然巨大石佛,一时传为佳话,康熙帝西征时慕名来此,为石佛题“接引寺”匾额,乾隆帝特赐“慈悲千古”,嘉庆帝用红绸赐“奇佛一座,万古流芳”八个大字。堡内大雷音寺、指月庵以及“如来真迹”、凌霄塔、来世井等众多遗存,都有着神奇美丽的传说。

古堡文化积淀深厚。在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古堡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的边塞军事文化,神密的宗教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明清时古堡最为繁盛,为当时的军事重镇,经济文化中心。最繁盛时,店铺林立,作坊众多,人口愈万,曾有“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牛牛家”之说,享有“小扬州”“小北京”的美誉。

九阳堡:

九阳堡遗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新寨乡张城子村塔儿湾。原为西夏盐州地,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归宋,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复归夏。《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七定边军:九阳堡,东至镇安城二十里,西至定边军三十五里,南至东谷寨九十里,北至界堠里乾谷三里。新;修《吴旗县志》第五章第一节古遗址:九阳堡,即今张城子,遗址在新寨乡张城子行政村张城子山上,距县城25公里。现遗址城墙长约2500米,占地总面积50亩,已夷为耕地?。

鸡嘴堡:

鸡嘴堡遗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王洼子乡油城子村东,原属西夏盐州。宋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进筑,赐名神堂堡。旧址在本县头道川暴城沟内。位于头道川北,距新寨乡5公里山腰,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设堡,隶属定边军。东至通化堡约20里,西至多夥岭界堠约10里,南至绥远寨16里,北至神堂堡约14里。《读史方舆纪要》载:“鸡嘴堡在绥远寨南(误,应为北)一十四里,其西二十里接定边军。”现已夷为耕地。[按:新修《吴旗县志》据《读史方舆纪要》考订在新寨乡西5公里,实误。此处已在定边军(今铁边城)之南,距西夏边界有80余里之遥;而鸡嘴堡应在定边军西北,距西夏边界仅11里,应在王城子乡南。]

芦移堡:

芦移堡遗址位于榆林市横山区魏家楼镇双城村。原属西夏石州地,宋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攻取,并于堡侧另筑寨,取名新寨,故后人称为双城。其北13里有宋夏边界之界台,亦为绍圣四年筑。《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七延安府:新寨、芦移堡,东至屈丁堡五十里,西至御谋城三十五里,南至威羌寨七十里,北至界台一十三里。

新修《横山县志·文化文物志》568页:双城遗址在县城西南原双城乡双城村,有宋双城遗,城呈梯形,分南北二部。宋耀窑青瓷、定窑褐花瓷[片]。

《中国文物地图集·陝西分册》下册712页:双城寨址[双城乡双城村西150米·北宋]寨址平面呈长方形,高10~12米,基宽7~9米。东、南、西墙分别残长100米、120米、60米,北墙已无迹。

太和堡:

太和堡遗址位于榆林市神木县上贺家畔村附近,原为西夏石州之麻乜娘。宋于元符二年(1099年)攻取,赐名大和堡。《宋史·地理志》卷八十六麟州:大和堡,地名麻乜娘,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肃定堡界二十五里,南至清水谷二十里,西至松木骨界堆六十五里,北至银城寨二十五里。

太和堡遗址距神木县城南50公里处太和寨乡太和寨村的南山梁上。城堡轮廓清晰可辨,四周残垣断壁犹存。城堡东西走向,西高东低,西面通后山,东南北三面临深沟,地形狭长,东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城脚下为大川,古称太和谷。原坐西向东有石拱门楼、楣额书“太和堡”三字,今已坍塌。城垣内随处可见宋代残砖碎瓦破陶片、石槽、石墩、庙基宅基、并有仆地石狮。据当地村民讲,上世纪50年代有人在城堡内拾到两枚四方铜印,70年代修梯田时曾挖出重达2.1公斤的合金锭,上书“刘奋民拜”,同时发掘出大量铜钱。

从有关文献考证,太和寨修筑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由皇帝赐名“太和寨”“太和堡”。“寨”为宋代行政建制,领辖“堡”,当时太和寨隶属麟府路,是宋朝廷为扼制西夏,占据横山膏腴之地,实现河东、鄜延两路“声向相通,兵势相接”的战略目标而修筑的。麟府路在建炎二年(1128)被金占领,“以河东残破,改隶延安府”,此时的神木寨、太和寨、弥川寨(今花石崖镇的阳崖沟),都归葭州(今佳县)领辖。金正大时(1226年前后)太和与神木同为县建制,归葭州领辖,元至元六年(1269)太和县并入神木县。从史志记载可知,太和寨(县)的行政建制经宋、金、元三朝,从元符二年(1099)至1226设寨,计128年,从金正大三年(1226)至元至元六年(1269)设县,计44年,前后相续170余年。

通秦堡:

通秦堡遗址位于榆林市佳县东北约30公里,原属西夏银州之芦移堡,宋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攻取,更名通秦堡。东至黄河17里120步,南至通秦寨17里,西至龙移川界堠50里,北至宁河寨11里。

神堂堡:

神堂堡遗址位于延安市吴旗县王坻子乡南。原属西夏安州,宋于大观二年(1108年)进筑赐名神堂堡。《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七定边军:神堂堡,大观二年进筑,赐名。东至观化堡三十里,西至绥远寨多移岭界堠十三里,南至绥远寨三十里,北至勒岩原卓望处三里。

通化堡:

通化堡遗址位于延安市吴旗县铁边城西北武家沟。西夏堡寨,原属安州,后改属盐州。东至逋祖岭平界堆约30里,西至绥远寨20余里,南至宋定边军(西夏安州)20里,北至观化堡20里。《宋史·地理志》记:在定边军北20里,今铁边城北10公里处王洼子乡琵琶城村西南500米,东西长300余米,南北约250米。

园林堡:

园林堡遗址位于延安市志丹县杏河镇侯市村东二阶台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长400米,南北残宽约120米,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海拔1189米。东城墙残宽6米,残高8.14米不等;西城墙残宽6米,残高3~6米不等;北城墙残宽l米,残高1~1.8米;南城墙无存。夯层厚10~15厘米不等。城墙壁上可见直径10厘米、间距0.8米的柱洞,城内发现大量战国至秦汉板瓦残片堆积,并出土过战国和汉代青铜器、陶器。

园林古堡地处杏河川高台地上,南临杏子河,为古代进兵通道。北宋时在战国至秦汉废墟上筑园林堡,以扼西夏沿杏子河进犯之路。宝元元年(1038)冬,宋夏三川口之战前,元昊率兵攻保安,自十门路入境即走此大道。宋以后,为驿站,称园林驿。

万安堡:

万安堡遗址位于榆林市横山区魏家楼镇宁州关村南侧,地处大理河北岸,与延长县万安寨有别。筑堡时间不详,疑为绍圣四年宋攻取周边之威羌、威戎等寨之后。今魏家楼镇宁州关村南侧遗址即是。《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七延安府:万安堡,东至威戎城六十里,西至芦移堡四十里,南至威羌寨四十里,北至屈丁堡五十一里。《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册712页:宁州关故城[魏家楼乡宁州关村南侧·北宋]位于大理河北岸台地上。地处绥德至宁夏交通孔道。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70米,东西宽约170米。据史载,宁州关原名银州关,建于北宋。

新修《横山县志·文化文物志》567页:宁州关,原名银州关,在麒麟沟村东2.5公里的大理河北岸,与子洲县高岔乡毗邻,关有古城,宋时防西夏进犯而筑,遗址面积135000平方公里。[按:①经查,宋代这一地区无宁州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有误。其所引《横山县志》说的“古城”与宁州关是两回事。②将宁州关旁边的古城遗址与周边宋代堡寨的“四至”里程对照,此遗址应是万安堡。]

开光堡:

开光堡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城北四十里铺东,属西夏绥州地,地名开光岭。宋于熙宁二年(1069年)攻克绥州后,曾由河东路修筑。熙宁四年夏军收复,为夏境前沿小堡。绍圣四年(1097年)“罢分划”,宋进筑为堡隶延州,堡北即西夏境土。元符元年(1098年)赐名,二年改隶绥德军。《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七绥德军:开光堡,绍圣四年修筑,元符元年赐名。二年,自延安府来属。东至暖泉寨六十里,西至克戎寨五十里,南至绥德军三十里,北至米脂寨三十里。

琉璃堡:

琉璃堡遗址榆林市府谷县温家畔村,始筑时间不详,原为宋堡,在府州之西。庆历元年(1041年)八月,元昊攻克丰州后,屯兵琉璃堡,纵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水饮,黄金一两易杯,以州东焦山有石炭穴,为筑东胜堡,下城旁有蔬畦,为筑金城堡,州北沙坑有水泉,为筑安定堡,置兵守之。新修《府谷县志·文化志》城堡遗址:东胜堡遗址,位于旧县城东焦山,北宋康定年间(1040~1041年),张亢因山有石岩穴筑堡,名东胜堡,现遗址古寨尚存。九月宋将张亢收复。

新修《府谷县志·文化志》城堡遗址:琉璃堡遗址,在县城西10公里的温家畔村,悬崖壁立,石色青紫相间,上有古城墙一道。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