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地道的延庆味儿:“来个火勺夹油篦子!”
2020-03-29 21:48:03
  • 0
  • 0
  • 1

转自:文明延庆     作者:刘继臣    2016-07-20

    火勺,延庆特色小吃,山西晋北有类似面点,京城及周边地区鲜见。火勺与火烧,不同物不同名,两者制作工艺、口味均不同:火勺,形如勺头,鼓膨膨像个圆荷包;火烧,个大、多层、瘪塌饼样,表面多粘芝麻。

  延庆火勺制作过程称为“打”。打火勺是门技术,也是艺术,和面、翻烙、烘烤都是手艺活儿。打火勺所使的“尜尜槌”乃专用工具,用枣木制成,尺把来长,两头尖、中间宽,像个掐头去尾一棍中穿的萝卜头。巧匠打火勺更讲究,每道工序间歇,都要在梨木面案上弹敲一阵尜尜槌,槌肚发声浑厚、沉实,槌把声音轻逸、脆生,敲击起来抑扬顿挫,煞是好听,以此替代叫卖吆喝,让人觉得火勺香味儿不是烤出来而是尜尜槌敲出来似的。

  要打好火勺,先得和好面。搋面团时加入老肥等物,然后把“饧”好的面团复揉,均匀揪出剂子擀成厚皮儿,再捏一小块面团蘸满花椒油盐,放入皮儿中作“舌头(内瓤)”包裹严实,用尜尜槌擀成勺头形状的火勺生坯,每枚直径约十厘米,直接“摔”在铛上,以手拍按“塑形”,待逐个翻面烙至八成熟,再一一递放到铛下圆筒形铁炉内,立于炉壁烤熟取出。经过铛烙、炉烤,火勺皮脆、瓤嫩、煳香,外形扁圆鼓胀。

  火勺是延庆特产,最具特色的是火勺“舌头瓤”与外皮分离。“打”得好的上品火勺,以手轻摇,内瓤碰外皮能有响动;掰开火勺,“舌头瓤”能掉出来,散发一股清新的椒盐味儿。

  火勺的优点,在提倡少油少盐的今天尤为显现。它外观呈虎皮色,带有浅黄金晕圈;口感干脆舒爽,具有浓郁的麦香和椒盐味;它是半发面制作,烤制成熟,既好消化,又能保存较长时间;它食用方法多样,可以现吃,也可以撕开夹肉、夹肠、夹油饼儿,还可以卤煮或配套火锅涮着吃。据说还有人用刚出炉的火勺夹冰棍儿,味道远胜炸酸奶。

    火勺是延庆地方风味小吃的“首席代表”,是延庆人的记忆符号,饱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可谓延庆人的最爱。一些离乡在外多年的延庆人,一回家乡准要找火勺;回不来的,还托探亲的带过去。要注意的是,热火勺忌用塑料袋装,而应该拿布袋或者纸袋。

  要品味正宗延庆火勺,最好是趁着大清早,围着早点摊,看师傅挥舞尜尜槌,伴着节奏明快悦耳的“乒乒嘎、乒乒嘎”敲击声,一边往大铛上“摔、按”续添成形的火勺坯,一边倒替着起出做好的成品,然后趁热撕开,夹肉、夹肠、夹油饼儿,或者夹别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接过来,咬一口,喝一口粥或豆浆,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让椒盐、麦香、肉香、菜香混合叫醒你的味蕾,那才是享受。

  假如您喜欢听“火勺,刚出炉儿,热哒哒的正好吃嘞,来个火勺夹油篦子!”那可谓探寻到了地道“延庆火勺味儿”。

本文转自《延庆报》 作者:刘继臣。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