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同晚报 2021年01月13日



刀削面是大同知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不仅大同人喜爱吃,许多外地游客对大同刀削面也是情有独钟。
而作为大同人喜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在大同,不仅大多数餐饮饭店都在经营刀削面,还有许多专营刀削面的面馆,有些还成为大同刀削面的知名品牌。
日前,大同刀削面入选我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刊在此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在大同较有名气的刀削面。
老爷庙风味食府:传统技艺味道醇
老爷庙风味食府是我市的一家老字号饭店,这里的刀削面秉承着老传统、老技艺,是我市为数不多制作老大同传统刀削面的饭店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爷庙风味食府的刀削面用的是老大同手工刀削面的片刀。用片刀削出的面“中间厚两边薄”,吃起来外滑内筋、柔中有硬、软中有韧。而且这里的刀削面有着严格的标准:面条要一根筷子长、两根筷子宽。这就对师傅的技法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老爷庙风味食府的刀削面,在和面上也严格按照老大同刀削面的配比,即一斤面三两水,先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
老爷庙风味食府的刀削面只有两种浇头,传统猪肉臊子和西红柿鸡蛋臊子。猪肉选用的是云州区农民家里的现杀猪肉,手工切成比肉馅大的肉粒,加秘制调料炒制后再熬40分钟即可。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老爷庙风味食府的刀削面不仅是一道美食,更像一件艺术品。 牛瑞芳
永和文瀛饭店炒刀削面:面条筋道 家常口味
大同刀削面形似柳叶,外滑内筋、软而不黏,不管是浇上肉臊子,还是炒着吃,均有独特风味。而在大同,有一家饭店的炒刀削面可以说是非常有名,是许多来此就餐的顾客必点的主食之一。这就是永和文瀛饭店的炒刀削面。
炒刀削面,顾名思义就是将煮好的刀削面再进行炒制。别看其很普通,做法可并不简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永和文瀛饭店的炒刀削面,光配料就有绿豆芽、西红柿、尖椒、花生油、麻油、葱末、蒜末、花椒油、盐、味精、酱油、醋等10多种。制作时,要先将刀削面煮好并控水,再将西红柿切手指宽的条、尖椒切粗丝待用。然后,热锅下花生油、麻油,将葱末、蒜末煸炒出香味,放入绿豆芽、西红柿、尖椒煸炒熟出味,下调料,继续炒出香味。最后,下刀削面炒匀入味,出锅装盘时淋几滴花椒油。
永和文瀛饭店的炒刀削面,面条筋道、色泽红亮、家常口味,凡是吃过的人都会赞不绝口。 王锦华
鸿御百年削面:倾力传承大同刀削面
在大同,做刀削面的饭店特别多。而刀削面除了面本身,最重要的就是浇头,各家也有各家自己的制作方式。有人说,你可以花钱买下一家面馆,却不一定能买下人家的秘方。但就是在这众多刀削面店中,一家名为“鸿御百年削面”的面馆,在其对外宣传的时候并没有大力宣传自己的面多好吃,而是一直在宣传想学刀削面就到这里来。
“鸿御百年削面”的负责人姓杨,他15岁时便离家学艺。从学徒做起,多年来他求拜了多位名师,边开店,边学习,精心研究数年面食汤卤技术。他用传统的十三味中草药调香,做出来的面汤鲜、肉香、面筋、色美,受到众多新老顾客的喜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弘扬三晋美食、传播山西旅游、秉承晋商传统、打造千家鸿御、成就万人梦想”,是“鸿御百年削面”的文化宗旨,慕名而来学习创业的人络绎不绝,杨师傅也是倾囊相授,为大同刀削面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孟维鹏
小南街二板削面:猪肉削面最经典
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四川担担面被称为五大面食名品,而大同人爱得最深沉的还是刀削面。在大同,很多人的早饭都是从一碗刀削面开始的。
记者最喜欢的削面还属小南街二板刀削面。记得小时候和父母第一次吃时,觉得肉怎么这么肥,吃起来感觉腻腻的。尤其是肉块肥瘦相间,一层油花看着很不舒服。可现在,记者最爱的就是这一块块入口即化、口齿留香的肥肉。
每次去二板刀削面吃面,记者都喜欢看师傅削面。只见师傅把揉好的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刀就削了起来。薄薄的面片飞入锅中后不住地翻滚,很快就煮熟了。将面捞入碗中浇上卤汁,再加上一颗入味的卤鸡蛋和香菜便齐活了。这里的猪肉刀削面最为经典,相比其他削面店,该店的臊子十分实在,里面全都是大肉块,非常物超所值。肥瘦相间的大肉块满满地堆在面上,搅拌好以后,一口下去,满嘴猪肉的鲜香,满满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如今,大同人对刀削面的情感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一碗面食。许多离乡的大同人回家后的第一顿早餐肯定是一碗刀削面,走之前还得再“砍”一碗。对于他们而言,对家乡的依恋已经寄托在了一种味道里,这种味道陪伴着他们走南闯北,情有所依。 孟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