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学研究】赵现海:长城的地缘根源与历史角色作者:赵现海 转自: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2024年07月11日编者按:本文作者赵现海,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明代长城与中国北部边疆研究。(注:本文节选自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编《长城学研究》第二辑。)摘 要:古代中...
奇妙的古北口长城原创:王长青 转自:长城志 2024年07月08日 二十年前,我打开世界军事地图,在中国板块里,有一处标注"古北口"三个字。这足以说明古北口地理位置和军事防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它是崇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隘口,建筑体系最为完整,被誉为"中国长城之最"。1981年10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古北口拍摄了《一段奇妙的长城》,从此,古北口长城走向世界。北京最早的长城 在古北口东西两侧,特别是前后山之间分布着的长城...
四十年前的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发起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 到了十年前的2014年,《万里长城》杂志编辑出版了一期专刊,纪念“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三十周年。
【创意交流】尚珩:近年来北京长城考古收获与思考作者:尚珩 转自: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2024-06-13 北京编者语:2024年6月6日,“修研同行 汲古为新”长城考古及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怀柔箭扣长城脚下成功举办,来自10家单位的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的演讲主题为《北京长城考古的收获与思考》。经过20余年的不断努力,长城考古工作已经成为北京长城抢险、修缮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考古不仅明确了...
文保会客厅 | 张俊:长城小站明确定位助力长城保护转自: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2024-06-18 北京近日,长城小站创始人张俊做客新华网文化频道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打造的高端文化访谈栏目——《文保会客厅》,与新华网文化频道主编袁思陶进行了一场多维度的对话,介绍作为民间社会力量的长城小站,如何助力文物保护事业。 张俊做客《文保会客厅》长城小站探索长城保护之路我到北京念大学前对长城充满向往。大一时,班里组织我们去...
作者:许慧君 转自:中国文化遗产杂志 2024-06-14 北京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第3期专题“守护长城家园 传承长城文化” P4-21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城保护概述许慧君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城保护工作在国家的推动下,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效。逐步构建和完善长城保护法规体系,通过长城资源调查与认定,从国家层面确认长城的身份和构成,明确了保护责任和法律地位。国家持续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长城本体保护,形成较为完善的长城...
北京探索长城保护新路径——加强研究性修缮 推动预防性保护(深阅读)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施 芳 2024-01-15 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雄伟壮丽的八达岭、险峻雄奇的箭扣、构造精巧的司马台……北京境内的长城布防严密,建造坚固,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北京推动研究性修缮项目,坚持最低程度干预,保留长城古朴风貌,同时应用科技手段,进行预防性保护,探索长城保护...
2023年12月末,由南口进关沟往八达岭去。 走过居庸关: 再过水关长城: 到八达岭了: (摄于2023年12月末)
(摄于2023年11月)